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关键词解读(二)

2016年12月08日 00:00:00tz35浏览量:820次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关键词: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未来五年,巴中将建成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

底气何来?

◎过去五年

供应: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68.5万吨以上,连续 十三连增 。

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4元。

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03.9万亩。

招商:农业产业招商引进项目77个,累计完成投资113亿元。

优势何在?

◎主要有四大优势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独具特色的品种优势;

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区域品牌的市场优势。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的奋斗目标,涉及方方面面,本报梳理了其中的16个关键词,进行逐一解读。今日刊出第二个关键词解读--“绿色农业”。

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巴中最宝贵的财富,更是发展“绿色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建成一批万亩绿色农业带,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构建完备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巴中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供应链,形成产品生态化、产业园区化、农业信息化、经营资本化的发展格局,建成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市第四次党代会为未来五年我市发展绿色农业提出这样的奋斗目标。

现状:

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58.7亿元

五年来,全市农业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据相关数据统计,过去五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68.5万吨以上,连续“十三连增”,增加7.7%。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58.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4元。

近年来,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03.9万亩;规模种植面积达62万亩,增长58%;累计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849家,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59.2%,增长26%;水产养殖产量提高到281.5千克/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抽检总体合格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农业产业招商引进项目77个,累计完成投资113亿元。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50个,农业部命名“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场”12家,创办省级休闲农庄3个。

“五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福祉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返乡创业人士陈鑫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巴中正围绕“绿色农业”这一发展思路,立足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聚焦茶、药、菌、菜(果)、粮五大优势产业和生态养殖产业,开展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创建,培育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做大做强绿色有机产业。

市农业局局长岳映兵介绍,巴中发展现代农业区别其它地区主要有四大优势:一是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二是独具特色的品种优势,三是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四是区域品牌的市场优势。对此,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原院长、教授邵婉芳认为,巴中是绿色的、生态的,立足这些优势,加快发展绿色现代农业,是未来几年的必经之路,也是强市之举。

目标: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建成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一届市委班子高瞻远瞩,科学谋划“五彩巴中”建设,为巴中未来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建成一批万亩绿色农业带,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构建完备的从田间到餐桌巴中有机绿色食品生产供应链,形成产品生态化、产业园区化、农业信息化、经营资本化的发展格局,建成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翻开《巴中市“十三五”绿色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这一奋斗目标: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全省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市、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岳映兵认为,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这一目标不仅符合我市实现传出的这一目标不仅符合我市实现传统产业现代化统产业现代化、优势资源产业化优势资源产业化、特色产业品牌化的要求,对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更是指明了方向。

绿色生态是巴中的一张响亮名片。森林覆盖率达57.6%,居全省市州第2位;主要河流水质均达到国家Ⅱ类和Ⅲ类水质标准;年均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超过300天

成都理工大学的一份调查表明:巴中土壤无重金属污染,所产农产品富含硒、锌、硫、碘四大生命和营养元素,是生产有机、富硒、绿色农产品的极佳选择地。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打响绿色生态品牌、凸显全域产业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岳映兵表示,“我们将以 生态支撑、绿色发展 为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 粮经饲 复合、 种养加 循环、产供销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加快农业发展绿色化。”

具体而言,在“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系统将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流通、营销,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打响“巴食巴适”品牌,走出一条品牌响、市场旺、流通畅、加工深、产业兴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构建巴中现代农业发展的全产业链。同时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企业进园区、园区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推动农业发展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加大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建立主体活力迸发、管理顺畅高效、制度保障完备的现代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监督、执法、检测农产品顺畅高效、制度保障完备的现代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监督、执法、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路径:

构建“五大产业园”和“五条产业带”

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指出,我市将建成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那么,这些产业基地又将如何布局呢?岳映兵向介绍,未来五年,巴中将根据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定位,结合辖区内地形地貌山地特征、资源禀赋和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构建“五大产业园”和“五条产业带”。

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巴州区清江镇生态农业科技园

◎平昌县云台镇现代茶业科技示范园

◎通江县银耳产业园

◎南江县元顶子茶叶休闲观光园

◎恩阳区芦笋产业园

同时,每县区按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标准建成1个种养循环示范园、1个粮经复合示范园,力争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达到20个以上。

五条特色产业带

◎优质粮油产业带:在三县两区巴河流域(含大小通江河流域)80个粮油发展重点乡镇集中连片建设优质粮油产业带。在通江县、南江县北部山区15个马铃薯重点乡镇集中连片建设优质脱毒马铃薯种源基地。

◎茶叶产业带:以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为重点,建设“三线三带三园一中心”的茶产业基地。三线:即重点沿巴万、巴陕、巴达高速公路“三线”建山地茶叶生产基地。三带:即三大茶产业带。包括通江县大通江河流域、南江县和平-黑潭-下两区域、平昌县云台-镇龙区域。三园:即三大茶叶科技示范园。包括通江县民胜-大兴-火炬区域、南江县正直-和平区域、平昌县得胜-双鹿区域。一中心:通江、南江茶树良种繁育中心。

◎食用菌产业带:主要布局在通江县栎林资源富集的北部山区30个乡镇和8个国有林场。重点建设小通江河流域银耳产业带,同步发展银耳、木耳、香菇、灵芝“两耳两菇”。

◎中药材产业带:重点建设巴州区虎杖产业带,恩阳区川明参、栀子、芍药产业带,南江县金银花、天麻、猪苓产业带,通江县天麻、大黄产业带,平昌县丹参、芍药产业带。

◎蔬菜产业带:商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布局在巴州区5个、恩阳区6个和平昌县5个蔬菜生产大镇。黄花产业带布局在巴州区5个黄花生产大镇。芦笋产业带布局在巴州区4个、恩阳区5个芦笋生产大镇。

展望:

构建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

“ 基于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我们将加快绿色发展,努力构建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岳映兵表示。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我市未来五年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巴中市“十三五”绿色农业发展规划》中,对我市绿色农业发展提出了更加细致和长远的规划。规划指出,未来,我市将大力推进农业生态化、产业园区化、经营资本化、农业信息化。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农业生态化

立足巴中山地、绿色、富硒等生态优势,坚持种养循环、三产融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创新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两大新业态”;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到2020年,全市新建绿色农业基地100万亩、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300个,持续加强农作物绿色防控、病虫害统防统治,在适宜新村聚居点联建户用沼气达50%以上。

坚持适度规模经营

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化

按照“资金集中、产业集聚、经营集约”原则,深化厅(所、校)市合作,强化科技支撑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全省现代农业畜牧业重点县牧业重点县、示范县建设示范县建设。到2020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万亩,新建万亩示范区建万亩示范区25个,新增粮经高产新增粮经高产高效创建面积25万亩,适度规模种养业比重达到50%以上。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大力推进经营资本化

巩固农村产权改革成果,以“三大中心”为载体,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股权化改革试点,激活农村资产变资本。到2020年,新增规模流转土地50万亩以上,产权融资达20亿元以上,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面达到60%以上。

构建智慧服务平台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融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平台六大系统”,有效连接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物流企业20家、本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100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10个以上,建成100个特色农产品“电商村”和“电商专业合作社”,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网络覆盖乡(镇)达70%以上。

展开